集结近300件文物精品沿黄九省区金玉特种工艺瑰宝展开展
央广网郑州12月22日消息(记者夏莎)黄河流域丰富的文物藏品,承载着沿黄地区人民的共同历史记忆,是黄河儿女智慧的结晶。黄河流域的匠人们痴于艺、良于计,以“金”“玉”为载体,不断创新工艺,留下了诸多艺术瑰宝。12月21日,“金相玉式——沿黄九省区金玉特种工艺瑰宝展”在河南博物院东临展厅正式开展。本次展览将持续至年2月20日。 鎏金铁芯铜龙(央广网记者夏莎摄) 展览分为“金玉辉映”“包金裹银”“镂金错彩”“浮光跃金”“酌金馔玉”五个部分,整合了沿黄九省区的重磅金玉特种工艺器。 观众驻足欣赏(央广网记者夏莎摄) 嵌绿松石兽面铜牌饰(央广网记者夏莎摄) 观众在欣赏金面铜人头像(央广网记者夏莎摄) 其中,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嵌绿松石兽面铜牌饰是史前兽面纹到商周饕餮纹的中介和传承,对于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名副其实的夏代遗宝。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商代金面铜人头像的金面罩用金皮捶打而成,大小、造型和铜头像面部特征相同,眼眉部镂空,制作颇为精致,给人以权威与神圣之感。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M出土的西周玉柄铁剑由铁质剑身、玉质剑柄和铜质柄芯组合而成,有“中华第一剑”之称,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年代距今年,打破了秦国铜柄铁剑年的中国最古老冶炼铁器记录,把中原人工冶铁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年。 牺尊吸引观众驻足(央广网记者夏莎摄) 此外,山东淄博稷下街道商王村出土的战国牺尊、山东省曲阜九龙山汉墓出土的西汉镶宝石铜带钩、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出土的战国嵌宝石虎鸟纹金带饰、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东汉鎏金错银铜扣漆樽、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的唐代镶金嵌宝珠玉臂环、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唐代鎏金蔓草花鸟纹银羽觞、内蒙古赤峰大营子村辽驸马赠卫国王墓出土的辽代鎏金鹿衔草纹银马饰件等精品文物也将在展览中集结亮相。 秦陵一号铜马车(复制品)(央广网记者夏莎摄) 这也是自年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以来,首次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展览。此次展览,沿黄九省区23家文博单位联袂将跨越年时空的近件金玉特种工艺文物精品齐聚,金玉辉映,熠熠生辉。 神兽(央广网记者夏莎摄) 作为黄河文化重要物质载体的金玉特种工艺器,体现了东西文化的双向交流,工艺技术的相互借鉴,蕴含着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文化内涵。观众将在品鉴器物之美、技艺之美、匠心之美、文化之美的同时,感知中华民族的文化厚积与自信。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xiancaoa.com/lxccd/10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鹿蹄草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